`
fireq3
  • 浏览: 36349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北京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戴志康談被騰訊收購后的那些事

 
阅读更多

BBS在中國互聯網活躍了十年。今天想再找一個產品活躍十年,很難了。互聯網產品一波一波的升級換代,但BBS依然活躍在網民灌水頂帖工具之間,每 天制造和引導著輿論。在BBS頁面底部,你經常能看到“Powered by Discuz!”,這家公司(北京康盛新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,以下簡稱康盛)在2010年已被騰訊作價6000萬美金收購,成為旗下全資子公司。

  而在這被騰訊收購后的兩年裡,80后創業旗幟人物、康盛公司的創始人戴志康又在做什麼?當時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把公司賣給了騰訊?現在這家公司在騰訊裡面做什麼業務?

  在北京的午后,上地三街一幢寫字樓11層,戴志康對TechWeb表示,“如果能上市或者被收購是一個更好的出路,其實不被騰訊收購也挺好的。”

  為什麼沒有賣給他的天使投資人周鴻鸿?戴志康說到,騰訊和360周鴻鸿打的挺厲害,周鴻鸿當時在態度上不是很同意,但是投票表決上還是同意由騰訊來收 購。他做這個事還是比較有專業性的,他說我們和騰訊打得挺厲害的,360把你收了,我說收了也可以,但是問題是這裡面要找到足夠的協同,當時360還沒有 去美國上市,主要還是以安全為主,瀏覽器和游戲業務,360的帳號體系與SNS都不是很強,所以當時就沒想到很好的協同方式。“老周也覺的得尊重創業著自 己的意願,最后就同意由騰訊來收購。”戴志康補充到。

  我們在被騰訊收購之前一直想做平台,就在尋找中發現了騰訊,其實騰訊是一個已經建立好的一個大平台,在這個平台上面的協同之間能共同做的事情比較多, 比如說QQ號與SNS打通以后,借助於雲計算的能力,能夠把Discuz! 這個產品做得更好,當時的初衷主要是這個。后來被騰訊收購之后,做了雲平台、縱橫搜索、QQ互聯、騰訊分析和Discuz! 聯盟,做了一些原來我們設想了很長時間,但是都沒有做出來的事情。

  這兩年裡,除了每年的站長大會之外,戴志康的聲音變少了。戴志康對TechWeb舉例說道,其實任何一個小的集體融入到一個大集體之后,都必須要遵循 大集體的PR規則,所以小的集體融入到大的集體,大的集體就變成了一個集體,而不是獨立的一個集體。在大集體裡面,其實把PR看作一個錦上添花的東西,譬 如說雷軍把PR看成是產品的一部分,所以小公司和大公司這一方面是不太一樣的。

  巧妙與創新

  在戴志康看來,用戶每次想要用你的產品的時候,比別人快一個月得到一個創新的產品,長期以往,自然而然你就得到更多的關注度,和得到用戶的認可,形成 口碑口口相傳。市場上70~80%的關注度都是在第一名,隻有20~30%的關注度在第二名身上,這裡面的80%關注度,第一產品就比第二的產品要好4倍 嗎?其實不是。我發現每個消費者的認知度也是這樣的,比如說你產品比別人時間上早出一點,產品質量比別人好一點點,有三個用戶說你的產品好,有兩個用戶說 別人的產品好,這個比例是3:2,在市場中的反應和對其他客戶的影響是不一樣的。我們經歷過了一個特別郁悶的時期,我們花半年的時間去做一個什麼新東西, 然后人家可能兩個月就抄走了,這看起來是不劃算的,你永遠花更大的成本,去做一個東西,然后就抄走了。

  我們先連接的QQ帳戶,QQ帳戶后來是全面開放了,競爭對手的產品也連了QQ帳戶,在用戶和消費者的心裡就覺得就是你先做的。戴志康 說,Discuz! 最開始做了免費使用,競爭對手過了兩三月后才跟進免費策略,所以這晚了一天或者晚三個月,策略跟進得慢一點點,在市場上的響應是完全不一樣的。用戶會覺得 Discuz! 是一個好公司,因為它免費給我們用。

其實我這幾年發現了很多這樣的例子,包括我們現在做的微信會員卡,做會員卡也有一些公司也會去抄,去模仿,用戶不覺得那個會員卡是他們先做的,用戶 就覺得會員卡就應該是微信做的,其實我都覺得我們做得也不夠好。但是你就發現在用戶心中,他認為會員卡就等於你做的這個產品服務。戴志康總結到,所以我覺 得我們跟競爭對手最大的差別,就是總有時間差。這個時間差意味著更大的成本,更多的失措,更不可控的一種風險預期,以及更好的回報。

  康盛的站長大會連著舉辦了七屆,每次站長大會都被全國各地的站長擠爆滿會場。戴志康說到,當時我記得,第一次開站長會議的時候,人家說你們還這樣去做 市場,還能這麼玩,其實你們只是一個軟件,你憑什麼把站長組織起來開會呢?我正常思維也是這樣想的,你是做軟件就好好做你的軟件就行了,如果你在市場方面 做一些創新,你會發現后面很多人來模仿你的這個模式。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最大的市場份額和最肥的那塊肉已經被你吃掉了,我至今仍然認為“巧妙和創新” 是非常重要的東西。

  北京與廣州

  微信商業化以后,康盛跟微信的團隊是怎樣一個配合與合作模式?戴志康說到,反正我個人去廣州比去深圳多很多,基本上每一兩周就要去一次廣州,和微信的 張小龍聊一聊、談一談。目前來講,我們幫助微信在O2O商業化領域在做一些事情,屬於這樣的一層關系,並沒有騰訊行政指令,也沒有公司級的安排。比如說你 開了一個公司,我開了一個公司,發現有很好的合作點,那就合作。

  他透露,目前康盛公司在人員配置方面,一半員工繼續做Discuz! 產品,一半員工做微信O2O商業化拓展業務。戴志康否認了他在騰訊內部二次創業一說法,“要麼在這裡繼續待著,要麼不在這裡干,既然在這干,那就得學點東 西吧,或者說為這個公司,或者為這個行業創造一點什麼東西,就好玩,你會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玩的事情。”我比較喜歡做新的行為,戴志康大聲的笑說出來。

  其實你看做O2O也是,O2O整個盤子裡面沒有被戰略的市場很多,空白的機會也很多,這一種打法就是大眾點評做什麼,我們就試圖做一個更好的大眾點 評,或者團購做什麼,我們就試圖做一個更好的團購,其實你發現往往事與願違,你做不好一個更好的大眾點評,你也做不好一個更好的團購,因為你的投入其實還 不如人家,人家積累了7、8年,像大眾點評號稱慢公司,他是小火煮著雞湯,今天加點味精你就能做得比他鮮,這不太可能的。

  當時我們畫過一個圖,這個圖很簡單就是一個橫軸和縱軸,橫軸是把O2O從小商家到大商家,縱軸是老顧客和新顧客,畫出四個象限來,就是一個田字格。我 填這個格,會發現團購和大眾點評做的都是普通商家裡面的,小商家裡面的新顧客那件事,其實隻佔了一個格,剩下還有三個格,還沒有佔了,你會發現這裡面機會 很多的,而且這種機會大家都認可了。戴志康說,“你真的做了就能做明白一件事情,說白了也是運氣。”

我們做O2O也是一樣的,我們為什麼想做這個東西,就覺得好玩,然后就覺得現在什麼也不懂,就是一張白紙,這樣的話團隊學東西學得速度快,不被原來的方式所牽絆。我覺得這是一種蠻有意思的狀態,盡管說他不是一個創業,我們還是把它當做一個創業來看,盡管是在公司內。

  大公司與小公司

  在大公司下面,就像你打游戲的時候,加血是一個比較容易的事情,你打一個怪物,你打不過它,花兩塊錢加一個血就打過了。但是創業公司就不一樣了,創業公司其實是經常面臨生死的考驗,創業公司經常面臨的是發不發得出工資,交不交得起房租。

  無論是在O2O,還是在其他的領域,現在為止都能找到很大量的機會,而這種機會往往是產生下一個偉大的業務,或者說一個偉大公司的一個很好土壤。所以 我覺得在大公司裡,大公司裡有一點好處,當你看到一個機會的時候,你可以很容易去試,就是你不用擔心失敗,反正我就不擔心失敗,我創業的時候還是有點擔心 失敗的,在大公司我就不擔心失敗,我看到一個機會,咱們試一試,看看行不行?就從這個角度來講,其實在大公司裡面是一個挺好孵化和孕育一些創新的土壤,包 括張小龍做微信的時候,其實也是看到了一個機會,也沒有人叫他去,沒有人給他任務和時間表,他就覺得這是機會,然后我就做一做,失敗了就失敗了。大公司給 團隊試錯成本其實是蠻高的。現在回過頭來看,微信成功了。

  周鴻?與張小龍

  周鴻?和張小龍,兩個人的風格是很不一樣的,小龍有點藝術范的產品體驗家,他經常干的一件事,就是拿一個手機在那裡發呆,看哪裡不太爽,哪裡體驗不夠 好,看一看呆一會就出現一些靈感,他是有點這種文藝范。比如,蓋茨和喬布斯相比,喬布斯就是一個有文藝范的產品經理,蓋茨就不是文藝范,蓋茨是在商業上很 有謀略,在節奏上還有打法的一個人。

  周鴻?和張小龍也有點這種感覺,不是非常像,張小龍也不是非常像喬布斯,周鴻?也不是非常像蓋茨。我從周鴻?學到很多商業實踐上的東西,他所理解的產 品理念,不是單純說的用戶體驗,是一個用戶整體的體驗。我們Discuz! 產品在05、06年的免費就是老周出的主意,一個月你掙20萬,到明年一個月掙30萬,又能怎麼樣,你還不是一個30、300萬的一個小公司,但是你要是 把它免費了,你將來就是一個平台,我一開始也不太信,后來一想好象有點道理。

  當時覺得公司十來個人,成本也很低,我免費了之后我也無所謂,免費了以后也可以靠已有的現金也可以養活公司相當長的時間,我其實沒有看到那麼遠,反正 看到公司死不了,然后我們就免費了。免費了之后,迅速在市場上就成長。后來我就和老周聊,你什麼時候把殺毒免費了,他就一直在搖頭,他為什麼搖頭?他可能 是覺得殺毒這個東西還是水有點深,自身的積累還不太足。后來,老周也把殺毒給免費了。

  商家與用戶

  在戴志康認為,O2O做的是建立商家和用戶之間的聯系,因為擺在商家店裡的隻有一個二維碼,它本身就是一個所謂的商家ID,用戶用了微信去掃,把用戶 手機裡的微信ID和商家之間的ID給聯起來了,你去過的商家,那個地方就相當於是你的熟人,那個商家是你熟的朋友,因為你都去過了,就像你在底下見過面一 樣,見一次面,一次就夠了。

  對於一個商家來說,在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獲取到了它的用戶,然后對於這個用戶來說,他用很簡單的方式和一個商家建立起了聯系。這個背后可以進行數據挖 掘的機會很多,比如說我們現在在一些商家開始去嘗試一些閉環,嘗試一些把用戶的消費信息,同步到網上來,讓商家能夠知道這個用戶什麼時候來過、這次什麼時 候來的、下次什麼時候來的、都吃了什麼東西,我們認為這種是“交易信息”的閉環,不是“交易”的閉環。

  我們看重交易信息的閉環,而不是交易閉環。如果能夠映射所有用戶的交易信息,那麼這裡面的可挖掘的點非常多,比如說這個哥們每次到這裡吃100元的東 西,現在可以給你一張代金券。以后你吃120元,我就可以送你140元的錢,以后可以120元吃140元的東西,但是你的消費就是100元,這時候你心裡 會怎麼想?你心裡會想,我好像賺了,我花了20元,賺了40元,我就試試,這對用戶UP值的拉升是很有效的。

再就是對用戶重復消費頻度的拉升也很明顯,比如說上上個月來了,上個月沒有來,這個月你希望他來,其實你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他來,而且你知道,他什麼 時候會來。再比如說有一些互動形式的優惠,比如說當你有了用戶消費記錄之后,其實我們經常看到的一種優惠券,就打九折,這個其實沒有什麼意思,你不覺得他 有什麼。但是如果我們有了用戶的消費記錄,我們可以把這個九折變成一個更有意思的東西,每天持這個會員卡來吃飯,或者消費的人,每次順序尾號是0,你可以 免單,這個就很有意思。比如說你第一個吃的,我第二個來吃的,他第三個來吃的,等到第十個來吃的時候,他每次就會看一看,我是第九個,下次再來吃就是第十 個,這好像抽獎。這樣可以使得你的優惠可以爆炸性去呈現在用戶心理預期裡。有點像買彩票,你買一個彩票,就是沒有什麼大獎,你就是平均的,比如說每買10 塊錢的彩票就能得5塊錢的獎,這就沒有人買彩票了,因為你買一下就是虧的。但是你要說你有機會中一個500萬的大獎,這個時候你就會去買彩票,其實你的賠 率和中獎是一樣的。所以吃飯和消費也是一樣的,有了消費記錄之后,你能干的事太多了。

  戴志康透露,被騰訊收購之后也投資了一些企業,包括落伍者和母嬰類的社區,但沒有大規模化投資收購。坦率地說,投資站長這個事沒有規模化被執行,因為 我們調查下來了一圈,發現每個站長都是特別獨特的一群人,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,他這個網站能經營成什麼樣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網站站長一種興趣和靈魂, 所以在這個方面站長都不一樣,所以他也很難去成為一種規模化操作的方式,而且我們就發現是沒有辦法管理的,每個人都很獨特,他的那些資源也無法復用。也不 太像在一個大公司裡做產品,構成體系和規范的方式去做的,現在這一塊確實也沒有找到很好的規模化操作方式的手段。

  戴志康認為,微信確實能產生出一批新的開發者的機會。但是這個平台目前來講還處在比較早期的階段,其沒有到一個說可以規模化開採的地方,因為微信演進 太快了,一年前微信這個事你的感覺是什麼,一年之后你的感覺是不一樣,起初大家為了發微信省錢,發短信收錢,然后能傳一個圖,今天大家是為了群聊和語音, 為了朋友圈,你在一年前你對這個的想法,甚至為了O2O,一年前和一年后的想法是不一樣的。

  寫在最后

  我在看一本書《失控》,但是我沒有看完,那個書很難看,太厚了,有時候看一半覺得不太明白,又翻到前面又重新看一看,我覺得人類其實有一個很大的樂 趣,就是探索未知,探索未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還有一個就是尋找空白,我覺得創業的人和不創業的人,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,就是創業的人容易看到機 會。

 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,有一句話特別好,你活在未來,把那些缺失的東西補上,這句話我覺得特別有感覺,如果你站在未來的視角,看現在的這些事,怎麼發現 怎麼就不正常,你如果用現在的視角看現在的事,你就覺得什麼都很正常。你如果是一個未來的人,原來你把原來沒有干好的事給補上,或者給做好,這是一件很有 意思的事情。

  做O2O也不是因為我們明白,就懂O2O,我們做社區的團隊不可能懂那些東西,不懂反而沒有關系。因為你要是懂了,就老容易陷入到過往思維的慣性裡面 去,你現在就沒有慣性,就像我們招大學生,大學生畢業來了之后就是一張白紙,他學什麼東西很快,他完全可以張開學習的細胞來接收和領悟新的東西。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